圖片來自網絡
上周美國航空航天局(NASA)公布登陸火星的線路圖和細節再次引起關注。打算登火星的可不只美國一家,自1962年11月前蘇聯發射“火星1號”(mars 1)探測器以來,在過去40多年里人類登陸火星的熱度一直不減,先后開展了42次火星探測,火星已成為除地球外人類認識程度最高的行星,甚至超過人類已經登陸過的月球。就在這次美國公布登陸火星線路圖和細節前后,就已有多國公布“奔火星”的計劃,巧合的是,他們的任務時間竟如此接近。
(1)美國航空航天局(NASA)公布的登陸火星線路圖細節中,“深空之門”很有料。在這份路線圖中,月球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。NASA的格雷格·威廉姆斯在參加“奔向火星”峰會時說,他們有意建設一座環繞月球飛行的軌道空間站,這座空間站將是一道“深空之門”,將是地月軌道空間中重要的交通樞紐?!吧羁罩T”將在2026年前搭建完成,之后變成“深空游客”的集結區。也就是說,從地球開往火星的“專列”可以在月球站剎一腳,在這里宇航員可以組裝和測試深空運輸船,并完成深空探索的各項準備。威廉姆斯說,“如果我們能在軌道空間站完成為期一年的測試,就能有足夠信心飛往無垠的深空了,畢竟飛往火星要花至少1000天?!边@樣算下來,美國正式的載人登陸火星大概要到2030年后了。下面是NASA公布的火星任務時間表:
階段0——現在:繼續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研究和測試以解決太空探索中的挑戰,評估月球資源的潛力,制定標準。
階段1——從現在到21世紀20年代:開始進行月球軌道飛行,建造“深空之門”空間站,開始組裝“深空運輸”飛行器。
階段2——21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:建成“深空運輸”飛行器,在月球軌道進行為期一年的火星模擬飛行。
階段3和階段4——2030年之后:開始進行持續的前往火星系統和火星表面的載人長途飛行。
(2)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將在2020年升空,一次飛行實現“三大目標”前所未有。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已于2016年1月立項,計劃于2020年七八月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,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火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,火星探測器巡航飛行約7個月后被火星捕獲,一次實現“環繞、著陸、巡視”3個目標,通過開展火星全球性的綜合探測及局部地區高精度科學探測,研究火星的內部、表面、大氣及空間環境,涉及到太陽系起源與演化、地外生命信息探尋等重大科學問題。在首次飛行中就要實現這些目標,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。相關專家表示,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將搭載用于火星全球遙感的相機、探測火星地下淺層結構的雷達等13臺科學載荷,對火星的形貌、土壤、環境、大氣、水冰分布、物理場和內部結構進行探測。
(3)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聯合進行的“火星太空生物”(ExoMars)項目,也將于2020年發射火星車登陸火星表面。接著韓國說,這么巧啊,我們也是。估算下來,2020至2030年,火星表面將至少聚集來自中、美、歐、俄,說不定還有日本,印度,韓國的多個火星探測器,火星探測的競爭趨于白熱化。
無利不起早,顯然,當前各國新一輪空間競賽正向深空拓展,火星正成為新一輪空間競爭的焦點。由于各國在空間探測中一般遵循“誰先占有,誰先開發,誰先受益”的原則,可以預測,在未來幾個世紀內,各個發達國家將在火星開發中掀起一場新的“圈地運動”。
2017年5月15日,于重慶江北